新华网广州9月10日电(记者 卢鉴)正在热展中的“大潮起珠江--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”上,展出着同一位作者时隔34年所创作的两幅作品--两幅反映广州改革开放新变化的国画《新港》和《广州地铁》。
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弘接受采访。新华网 黄璐璐
它们背后都有哪些故事?近日,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弘接受了新华网记者专访。
一抹亮色绘《新港》
张弘自1979年从武汉来广州美术学院学习和工作已有39个年头,可谓广东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与见证者。
据介绍,《新港》是张弘与马文西留校后合作的第一幅主题画创作,为的是备战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展。
“当时的中国画坛,不是画少数民族就是画农村,我们希望在题材上有所突破。” 张弘说。
1984年,时值改革开放初期,广州街头的色调几乎都是“黑白配”。突然,一抹亮色让张弘为之一振。
张弘介绍《新港》。新华网 黄璐璐
“那时,广州街头不时能看到长长的集装箱货柜大卡车,车箱的颜色十分漂亮,我们一打听,才知道是来自黄埔新港,于是决定前去实地采风。”他说。
他们走进黄埔新港,只见码头上堆放着成百上千个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,工人们在忙碌地操作叉车,不远处的岸边正停靠着一艘万吨巨轮……这股“开放”气息激发着他们的创作灵感,《新港》题材也由此而来。
在画展现场,记者看到绢本的《新港》,色彩依然强烈。“我们在色彩和构图上运用了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”冷抽象“,在人物的处理上,参考了日本工笔画的某些表现手法,为了让集装箱的装饰性直线条在画面中不显呆板,我们在渲染上则采用了中国画的虚实处理。”张弘说。
后来,该作品在“第六届全国美展北京优秀作品展”展出,展出后被广东美术馆收藏。
《广州地铁》都市风
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新事物不断纳入国画作品中,历来是岭南地区画家革新式的探索。
30多年间,张弘的国画作品虽由工笔改为意笔,但他始终保持着关注生活、求新求变的状态。《广州地铁》是他于2018年创作的当代都市类题材新作品。
张弘在创作《广州地铁》。新华网 黄璐璐
张弘认为,都市水墨人物画是在传统和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既延续了传统,又呈现当代精神,还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归纳,都市水墨人物画更注重笔墨的现代性。
“比如,在这幅作品背景的车厢,有意识地平面化处理,强调其装饰性,并且大面积的直线条运用,这些都有别于以往我们所看到的农村题材惯用的处理手法。”张弘说。
张弘作品《广州地铁》。新华网 记者 卢鉴
据了解,长6.9米的《广州地铁》分两部分,目前在广东美术馆只展出《广州地铁》(之一),未曾展出的“另一半”在哪?记者来到张弘的画室。
淡墨高级灰的背景色调中,地铁上来去匆匆的上班族、学生、老人、外国游客共25人,栩栩如生地融入《广州地铁》画卷中。
“这幅《广州地铁》我前后用了近8个月,光草稿就打了四个月,收集的人物素材达上百个人,最后呈现的是25个乘客。”张弘介绍说。
也像他的恩师杨之光那样,《广州地铁》采用以没骨画为主要表现手法。
没骨画,就是把骨隐没其皮肉之内。也就是说没骨画法在画面中不勾勒物象轮廓,直接以墨和色描绘(点染)物象。
“我的这幅《广州地铁》是以”没骨+线条“手法来完成的,如果我没有经过那段工笔画实践,估计线条会粗放一些,不会这样粗细结合。”张弘说。
笔墨变奏绘世情
艺术源于生活,更回归生活。张弘多年来养成了观察身边生活的习惯。
“很多人以为艺术创作非得要专程出远门去体验生活,但其实”生活“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当然,要及时捕捉到生活的亮点和细节,也是需要长期修炼的。”张弘告诉记者,这么多年来,他的国画创作,大多是以自己熟悉的都市生活、周边邻里作为主要表现对象,可以说他是一名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守候者。
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为了推动国画走出国门,张弘近日在新加坡举行了个人首个海外画展,他的作品如《东方寻梦》和《驶向科罗曼多》引起了国外观众的关注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